多數人愛上手工皂,是因為一塊皂能貼近自己的皮膚狀態,也能擁有喜歡的香氣與簡單配方,透過這篇說明文章,我們會用清楚的步驟與溫柔的提醒, 帶你從配方挑選、皂化原理、工具替代,到完整的冷製流程與保存,慢慢一起做出屬於自己的第一塊天然手工皂。
手工皂製作的基本成分

 
手工皂建立在 油脂 × 鹼液(氫氧化鈉) × 水 的皂化反應上,當油脂與鹼液接觸,會生成肥皂分子與甘油;而每個成分的比例,都影響清潔力、泡沫、硬度與觸感,也因此市面上販售不同種類的手工皂,就是透過改變不同成份及比例,來調配出不同效果的手工皂:
	- 植物油:橄欖油好入手,另外可搭配椰子油、乳木果油等調整清潔力與滋潤度。
 
	- 鹼液(NaOH):專用氫氧化鈉顆粒,操作時務必做好防護、保持通風。
 
	- 水:純水/蒸餾水可降低雜質干擾,讓皂化更穩定。
 
	- 精油/色料:增添香氣與色澤,新手建議從低劑量開始。
 
 
小提醒|皂化計算器 × 超脂 × 原料購買 × 精油測試 ① 皂化計算器(Lye Calculator):每種油脂所需 NaOH 不同,可以用皂化計算器等工具輸入油脂克數,來取得正確 NaOH 與水量,另外初學建議先選擇簡單配方製作手工皂(如橄欖油+椰子油),避免複方影響手工皂製成品質的穩定度。
② 什麼是超脂(Superfat)?:指保留 3~8% 未反應的油,使成皂更溫和、洗後不緊繃;新手建議維持約 5%,過高易偏軟、清潔力下降。
③ 原料哪裡買?:化工原料行、手作材料店皆可(氫氧化鈉、油脂、矽膠模);亦可選家用可回收容器(牛奶盒作模具)。
④ 精油小量測試:先以「10ml 油脂+1~2 滴精油」試香、測刺激;混香可先在試紙上調整,再投入整批皂液。
常見油脂與效果差異
	- 橄欖油:油酸為主,皂感溫和保濕、泡沫較細緻。
 
	- 椰子油:月桂酸高,泡沫豐富、清潔力強;比例過高可能偏乾。
 
	- 棕櫚油:提高硬度與穩定性,常與其他油脂配搭。
 
而在實務上會混搭多種油脂,藉此來平衡硬度、清潔力、泡沫與潤澤度。
鹼液(氫氧化鈉)功用
NaOH 與油脂反應生成肥皂分子;若比例不當,成皂可能過鹼或過油。製作時請戴上厚手套、護目鏡與口罩,並在通風環境操作。
精油、色素與添加物
可依需求加入精油、草本粉或色素(如薰衣草粉、可可粉);建議新手先以單一精油入門,再嘗試混香。
製作方法與為何選冷製法
手工皂有冷製與熱製兩種。冷製法能保留更多油脂營養、成皂細緻,是新手友善的起點,本文中介紹的手工皂製作方式皆以冷製為主。
 
家務室貼心提醒
精油、色素與添加物
怎麼加?先單一,再混香
	- 可依需求加入精油、草本粉或天然色粉(如薰衣草粉、可可粉)。
 
	- 新手先用單一精油,熟悉濃度與留香,再嘗試混香組合。
 
	- 色料從「少量」開始,觀察熟成後色澤變化,再逐步微調。
 
小提醒|為何不建議一開始就混香?
混香需要掌握揮發層次(前/中/後調)與比例,過多香氣易「打架」變混濁;有些精油高劑量也可能刺激皮膚或影響操作手感。
建議:先單方練手感 → 紀錄用量與留香 → 再慢慢疊香。
安全加碼:精油務必控制總添加量並做好斑貼試驗;孕婦、敏感肌與孩童需特別留意精油種類與劑量。
製作方法
為何本文以冷製為主?
	- 冷製(CP):保留油脂營養、質地細緻、泡感溫和;流程友善新手,但需耐心熟成 約 4–6 週。
 
	- 熱製(HP):透過加熱加速皂化,可較快使用;但溫度與含水控制較講究,質地通常較樸實、操作門檻高一些。
 
	
		
			| 項目 | 
			冷製(CP) | 
			熱製(HP) | 
		
	
	
		
			| 風味與觸感 | 
			細緻、保留油脂特性,泡沫柔和 | 
			較樸實、紋理明顯,泡感紮實 | 
		
		
			| 時間成本 | 
			需熟成 4–6 週 | 
			可較快使用(冷卻後即可實用測試) | 
		
		
			| 操作難度 | 
			新手友善,流程穩定 | 
			需控溫控水、攪拌與保溫經驗 | 
		
		
			| 適合對象 | 
			初學者、重視油脂養膚感 | 
			進階者、講求時效與實作彈性 | 
		
	
小提醒:無論冷製或熱製,皆需精確計算 NaOH、全程注意安全防護(護目鏡、手套、長袖),並妥善通風。
 
 
 

基礎滋潤配方
	- 橄欖油 300g、椰子油 180g、棕櫚油 120g
 
	- 氫氧化鈉 80g、水 190ml
 
橄欖油提供溫和潤澤,椰子油帶來泡沫與清潔力;平衡入門。
薰衣草舒緩配方
	- 橄欖油 240g、椰子油 180g、乳木果油 120g、甜杏仁油 60g
 
	- 氫氧化鈉 75g、水 190ml
 
	- 薰衣草精油 15–20ml(可依喜好微調)
 
控油抗痘配方
	- 椰子油 240g、棕櫚油 180g、蓖麻油 90ml
 
	- 氫氧化鈉 80g、水 200ml
 
	- 茶樹精油 30ml
 
配方小訣竅 初學請搭配皂化計算器重新核對 NaOH 與水量;若偏愛更溫和手感,可將超脂設定為 5% 左右。

	- 電子秤、溫度計:確保比例與對溫,穩定關鍵。
 
	- 耐熱容器:不鏽鋼盆或耐熱玻璃碗。
 
	- 攪拌棒:手持攪拌棒最佳;無則用湯匙/筷子但需更久。
 
	- 模具:矽膠模;入門可用洗淨的牛奶紙盒。
 
	- 防護:矽膠手套、護目鏡、口罩(NaOH 步驟必備)。
 
手工皂製作步驟(冷製法)
	- 配方與秤料:確認油脂比例、NaOH 與水量;分別秤好。
 
	- 調鹼液:通風下將 NaOH 緩慢倒入水中(不可反過來),攪拌溶解並放涼。
 
	- 對溫:將油脂加熱至 40–50°C,等待鹼液溫度接近。
 
	- 混合乳化:將鹼液慢倒入油中,一邊倒一邊攪拌,至出現「布丁痕跡(Trace)」。
 
	- 加入香色:於輕度 Trace 加入精油/色料並拌勻。
 
	- 入模除泡:倒入模具,輕敲震出氣泡,表面覆保鮮膜。
 
	- 靜置固化:室溫陰涼處 24–48 小時,待可脫模切塊。
 
安全優先 全程戴手套與護目鏡;NaOH 溶解會放熱且可能逸氣,請保持通風與穩定手勢。
頭皮友善 × 永續日常
從「清潔」到「平衡」:挑對洗沐,讓日常更舒服
做皂的同時,也替日常選一款溫和的洗沐。家務室精選無矽靈、低刺激、植物性表活配方,幫你保留舒服手感,也替地球減輕負擔。
 前往洗沐清潔系列   
	- 植物性表活,溫和清潔不緊繃
 
	- 無矽靈、低敏配方,日常安心
 
	- 草本香氣,舒緩壓力好入眠
 
	- 減塑包裝,友善地球
 
 
 
切割、熟成與保存
固化後脫模切塊,置通風陰涼處熟成 4–6 週,讓水分散失、pH 降低、手感更溫和,使用時請放在排水良好的皂盤上,避免浸泡軟化;存放時避免潮濕與日照。